您的位置:首 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第十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落幕

发布时间:2018-11-09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以“融合创新未来”为主题,11月2日-4日,第十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暨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成立九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科技会堂拉开序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亚辉,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健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此外,刘玉村教授、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美国梅奥诊所董越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美国艾默里大学医学院Craig Coopersmith教授、美国匹斯堡大学John Marini教授、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学院Elcee Conner教授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23家附属及教学医院的400余位重症医学同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


3.jpg

  论坛期间(11月2日-4日)来自美国的3位重症医学顶级专家及国内重症医学知名专家学者一道,为重症医学人带来精彩学术演讲。


  论坛10周年之际,对为学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同仁给予表彰。为加强重症医学呼吸治疗和护理工作,学系特成立呼吸治疗学组和护理学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论坛自2009年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创办之初,即由学系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至今。10年来,论坛秉承“发扬北大多学科优势,打造精品学术论坛”的初衷,始终坚持公益性和高品质学术性,致力于促进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建设、提升临床诊疗水平。论坛为促进产学研用融合,积极开展各类国内外合作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养重症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一带一路”等。已发展成为“小而精、大情怀”的重症医学论坛品牌,获得广泛赞誉的行业口碑。

4.jpg

  据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教授介绍,重症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针对“重危”之症,保护和支持病人多器官功能的救命的专业;同时也是重视研究“症”- 宿主对病因侵袭的应激反应规律的专业。因为往往需要同时支持多个器官,调理宿主机体的病理生理反应,故又被称为“医院内的全科医学”和“应用病理生理学”。重症医学在医院中的临床基地是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往往由一个或数个不同专业侧重的ICU(Intensive Care Unit)所组成。


  我国的重症医学专业始于1980年代,在SARS之后的最近15年来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医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长足进步。ICU床位数和专业医护技人员迅速增加,设备装置水平显著提高。尽管仍有资源分布不均,但整体规模已达国际中上水平,少数中心的学术质量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呈现着水平参差不齐、“大而不强”的现象。改进的办法在于规范化管理与专科培训。


  2009年成立的北大医学部重症医学学系迄今已进入第十年。学系的主旨在于规范化的专科培训与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尽可能在整个北大医学部系统内建设和规范统一标准的重症专科培训及考核。学系始终坚持通过以学术沙龙、病例讨论、年度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与培训,设立并组织实施了重症医学专业的各阶段培训计划与考试。并新近成立了重症护理学组和呼吸治疗学组,在国内率先为重症从业的护理和技术人员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


  多年来,学系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已培养校内外重症医师1000余人。学系为青年医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交流活动,如每年举办4-6次学系沙龙及病例讨论、论坛期间举办青年医师科普大赛、甄选优秀青年医师赴境外交流学习等。此外,学系注重建立操作规范与标准制定,并已初步建立重症医学专业培训和考核体系,设计并完成医学部历年的重症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和二阶段考核工作,为学科发展规范性和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化、标准化的重症医学专业继续教育仍然是北大医学部重症医学学系的首要任务。在学术交流及“三基”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临床科研合作。进一步开展与国内外重症同道的交流协作。逐步提高北大医学系统的重症医学专业整体水平,为引领和促进我国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北京大学医学部 傅冬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吕洁/陈杰)